淺談一夫一妻制度

隨著近幾年來的多元性別解放,傳統主流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開始被社會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樣的婚姻制度並不適合現代人,甚至是根本不適合人類;不少人認定某性別相較於另一性別,在這樣的制度中是相對吃虧的腳色;也有人認為這樣的制度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給限制在經濟與框架中。究竟一夫一妻制在現代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呢?為何它又能在過去的數百千年主導著全世界呢?這樣的制度在未來又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問題呢?這篇文章來與各位聊聊這個在現代令人又愛又恨的婚姻制度。

?起源與成因
關於一夫一妻的起源,普遍被認為是在人類進入農耕社會之後。在此之前,採集狩獵時期的人類並沒有被發現有一夫一妻的規範。對於農耕時期後的如此轉變,目前有許多解釋。

試想一下,在過去男性無法透過「醫療科技」來確認子女是親生的情況下,一位女性與村內5名男性接連發生性行為,最後誕生出來的孩子該如何確認親爹是誰呢?又如果這樣的行為讓媽媽最後共生了3個小孩,一個媽媽要一邊耕田又要同時照顧3個孩子,顯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問題是,這5名男子又該如何確認這3名孩子就是自己的基因,並且承諾與這位媽媽一同照顧呢?如果這5名男性都認為這3個孩子都不是自己的,那這位媽媽該找誰來養小孩呢?就算是到了現代,比起別人生的小孩,大多數情況下的人們也還是更願意養自己親生的孩子。

另一方面,在農業革命以後的人類開始轉型為父系社會,若無法確認親爹的孩子,在農地有限的村莊裡又該如何分配繼承農地呢?這是耕地分配與繼承的問題。然而,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現在也是)地位較高的人都是採一夫多妻(妾)——他們有無窮無盡的扶養能力以及分不完的地。

從上面的說法就又延伸出關於「基因」的解釋,認為人類的基因讓我們「本能性」的會對於「情感上的親密關係」對象有「獨佔慾」。男性不願意讓自己的伴侶與其他男性再有性關係,畢竟這樣更能確保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的孩子才願意自己養;若自己的女伴有多重性關係,難以確認孩子是自己的,自然降低承擔扶養責任的動力。對於女性而言也是如此,女性需要男性承擔扶養責任,若放任男伴去和其他女性發展關係,便減少了男性承擔扶養責任的機率;無論是男方肯負責但卻因需對其他多位女性也負責而減少承擔能力,或者是男方不肯負責一率擺爛,皆對女方沒有好處。總歸來說,比起喜歡到處繁衍的人,擁有獨佔慾的基因的人更容易存活繁衍下去(小孩更容易獲得父母的照顧),自然淘汰掉其他基因的人,從結果論向回推便可以解讀為是天擇機制的一部分。

自然界的天擇機制,也引來了另一個更有「力道」的原因——性病傳染。近年來的科學家透過模擬人類的模組研究發現,無論是在哪個地點的人類群體,只要沒有透過一夫一妻制的規範,該群體的人口數就無法超過大約150人上下,整個群體會被性病傳染的死亡控制住人口數。想像在當時人類的知識水平對於性病傳染的恐懼,極有可能理解為是「某種神祕力量」在懲罰這些到處與人發生性行為的人,讓他們得到「報應」,成為「神罰者」。就算排除掉這樣神學性的想法,從實際面來考量,也不難想像當時的人還是會為了避免被這些感染者給傳染,選擇將他們隔離或是直接逐出村落放生。(上一段的基因天擇淘汰之一。)大家也為此開始制定了一個「只能與單一對象發生性行為」的制度來規範整個村落,一夫一妻制也就此誕生。

有了制度的誕生,人類群體也就有了變化。一夫一妻制的村落相較於其他人類群體發展得更多、更大;並且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人只要一多,就會開始想要向外佔領擴充。就這樣隨著時間的堆疊,大群體逐漸消滅、併吞掉那些不到150人的小群體,全世界也就逐漸被採用一夫一妻制的人類群體給統治。

仔細琢磨這個性病傳染的現象,或許是地球自然界原先為了讓所有物種都保持在一個合適數量的平衡設定,不過人類卻硬是發展出了超越所有哺乳類的思考能力,透過意識思考發明了一夫一妻的規範,限制自己採用這個規範來確保生存率,避免死亡,進而打破自然界的物種平衡機制,脫穎而出主導整個地球生態。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可說是完美勝利,不過從所有其他物種的角度來看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以上幾個為比較有參考性的主流說法。

?成因的延續
現在讓我們回到現代,用現代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個制度的必要性。

科技的進步讓男性完全擺脫了無法確認孩子是否親生的問題,現在DNA只要幾根毛髮就可以在醫院檢測出來;並且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繼承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至於性病傳染的問題,雖說還沒有完全被解決,但幾乎也算是已經可以「完全控制」了;大部分的性病不僅可以透過「安全性行為」來避免,得病後可以用高超的醫療技術來恢復痊癒,即使是得了愛滋病,也可以藉由長期服藥控制的與一般人一樣。相較於過去,對於先進國家來說,性病已不再是能威脅人類生存的存在了。

這樣看來,人類當初發明出一夫一妻的原因在現代幾乎已都不復存在。不怕孩子找不到生父;沒有繼承問題;也沒有控制不了的性病傳染,那麼一夫一妻制還剩下什麼理由呢?

忠貞,是現代人主張一夫一妻的必要性的最後一手王牌。現代多數人還是認為單一伴侶是一種人們與生俱來的絕對道德觀,亦是一種美德的展現。上面提到遺傳基因的天擇機制,讓擁有忠貞基因的人得以存活到現代,我們現代人大多是有著忠貞基因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同性婚姻比起其他婚姻制度先通過的原因,因為他們並沒有違反忠貞的道德觀。然而有趣的是,當忠貞已不再是生存優勢時,天擇機制可不會就此停止篩選。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沒有一夫一妻制的發明之前,人類的「天性」是沒有這些道德觀念的,甚至我們還以這樣的狀態生存了更久。(人類歷史20萬年,一夫一妻制不到1萬年。)換句話說,這樣的道德觀(忠貞)屬於一種「社會性」而非「生物性」。

在了解了這些現代與過去的差異之後,我們便可以思考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一夫一妻制在現代有必要性嗎?

?基因天擇
依照基因遺傳的天擇結果,我們現代多數人還是擁有著忠貞的基因,這樣要讓我們去思考「必要性」的問題從根本上就有難度;這就像是要我們去思考「暴力行為是否真的需要被制止」一樣困難。(暴力行為也是社會性的天擇之一,人類的生物天性屬暴力。)然而從數據結果來看這個問題,人們確實已經開始反抗了。每年的出軌機率正在逐年增加,離婚率走高,結婚率走低,人們越來越不想結婚,大家越來越找不到一夫一妻制的好處。有更多的人認為這樣的婚姻制度是令人痛苦的,沒有必要在短暫的人生裡用一個痛苦的框架來限制自己。因此,人文教育先進的國家也逐漸發展出各種新形式的「親密關係」制度,如瑞典的同居制度、英國的伴侶制度、多國包括台灣的多元成家等,都是反應了人類需求已不再只有過往的一夫一妻制。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體制帶來多元豐富的社會環境,「以家為本位」的觀念也不再是人類對於生命價值的唯一指標,現代人類有更多其他的人生選項。金錢、熱情、成就、思想理念、靈性等,將這些內容視為人生終極目標的人類,相較於過去,在現代可說是越來越普遍。人們不一定要組成一個家庭才得以在現代社會生存與擁有地位,資本體制完整地將這一切的教條重新定義;在現代,「經濟」是一個人生存在人類社會中的最高指標。

人們對於這一切的改觀與轉變,並不是來自於什麼道德崩壞,相反的,這非常合理。一夫一妻制本來就是屬於「社會性」的產物,而社會性產物的本質就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動,就像過去的父權至上到現在的男女平等、多元性別平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別忘了一夫一妻制也才實行了不到人類歷史的5%時間。

接下來,我們再更深入思考一個天擇機制上的問題:既然忠貞基因在現代資本社會並不會增加人類的「生存條件」,那麼人們除了「道德意識形態的傳承」以外,又還有什麼理由要將之奉為皋旨呢?

?人類文明的基石
回顧整個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一夫一妻制佔了極為重要的一環,完全可說是讓人類文明得以進展的核心。沒有一夫一妻制,我們現在還生活在不到150人的部落裡,每天過著打獵、採果子、耕種、撿動物屍體啃食的生活。人類得以走入今日文明的盛世,靠的全是這一手「一夫一妻制」的操作。

然而,再偉大、美好的制度,總是少不了「天時」的因素。就如同過去的共產體制瓦解於被資本體制;王權世襲走向民選總統;燒香拜佛為了環保改為雙手合十;父系社會到女性立委再到無性別的唐鳳政委,各個例子都是在人類文明不同時期的合適制度,又因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就是不斷重複這樣的循環。

?婚姻制度的未來走向
不論好壞,單從客觀條件來看待婚姻制度的走向,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極有可能會繼續隨著文明的進展,逐漸從一隻獨大開始分化出去更多其他選項。例如上面提到的同居制度、伴侶制度以及台灣去年剛通過的多元成家等,都是一夫一妻制以外的選項。帶領這一切進展的其實並不是人們常說的道德體制或是其他任何意識形態上的轉變,而是最單純也最好理解的、人類社會一切制度的最高參考標準——「科技」。

科技向來就是人類社會型態的材料;科技是什麼內容,人類社會就是什麼型態。尤其是在戰後的資本體制,科技發展成指數型成長,人類社會型態的轉變步調也跟著大幅加速。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與20世紀以前的「一個意識型態可以傳承好幾代」的情況已全然不同,現在已是一個世代裡就存在著好幾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多元化」與「全球化」是這個世代的象徵。

總結以上,我個人認為在未來十年內,台灣將會跟進歐洲先進國家發展出更多不同的「關係制度」。多元成家只是個起點,台灣人將會從過去的漢人文化中發展出一套屬於台灣自己全新的「台灣民族」意識,逐漸擺脫過去漢人文化中對於性別與婚姻的「特殊」價值觀。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